高考备考(复读) - 我们的教学 - 内容

备考指导| 新教材首届高考,云南省统测透露了哪些高考命题方向?(文综篇)


2023年2月23日-24日,云南省全体高三学生参加了第一次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找准复习方向、精准备考,清北书院备考复读学校的老师们对本次省统测各学科进行了试卷评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政治试卷评析

此次省统测政治命题充分体现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扣时代主题与时代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在命题中紧扣时代热点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考查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及语言组织与表达等能力。

本次考试立足新教材,在题型设置上依然是12个选择题,5个大题。必修一、必修二分别考了2个选择题,各占8分;必修三、必修四、选择性必修一分别考查了2个选择题,一个大题,各占18分;选择性必修二考查一个选择题,一个大题,占16分;选择性必修三考了一个选择题,一个大题,占14分。总分100分。本次考试题型的设置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为未进入新高考省份出的题型示例相符,为今后的备考提供了方向。

在难度方面,本次考试难度适中,必修一、必修二的4道选择题,考查得较基础,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主,错误较明显,能较快找出正确答案。必修三17题着重考查了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理解能力,必修四的两个选择题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分析提取材料才能选出正确答案。选择性必修的四个选择题都较为简单,考查得比较基础。分析题方面,必修三38题需要融会贯通法治政府和严格执法的知识方能得高分,39题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价值观的框架可快速得出答案。三个选择性必修的大题考查得较为基础,难度不大。40题以评析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注意对格式的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备考中,要注重框架的建立,以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背诵为重点,把基础知识融入时政,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论证、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历史试卷评析

2023年2月四省联考历史试题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推进立德树人落实落地。命题突出强基固本考查要求,发挥以考促学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提升。

一、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推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

历史试题聚焦铸魂育人,引导学生认同核心价值、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彰显理想信念引领作用,培育时代新人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第43题简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改造,试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指导中国的真理。

2.生动展示时代新貌,引导增强“四个自信”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学生有切身感受、富于时代气息的素材,创设鲜活、生动的试题情境,第45题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突出强基固本考查要求

历史命题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坚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试题中深化对基础性内容的考查,引导学生夯实知识能力基础以强基,把握学科本原性思想方法以固本,增强考试与教学的有效衔接,引导高中课堂提高质量、减少学生机械刷题。

1.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考查,引导课堂注重提质增效

基本概念是构成学科主体框架和体现学科本质内核的重要内容。历史试题通过强化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强化高考的基础性导向,引导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注重提高课堂质量。

2.加强真实情境设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试题广泛选取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增强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

3.注重考查思维品质,引导教学减少机械刷题

历史命题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思考,从不同角度发现与思考问题,引导高中教学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重复、机械、固化的训练模式,改变“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助力练习题、作业题减量提质,减少机械刷题和题海战术。

  第44题,材料来自学者世界历史进程所呈现的发展维度的定义与论述,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提出自己对世界近现代史维度的见解。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和概括、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自主提出观点,对宏观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着眼新旧课程过渡,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2023年处于新旧课程衔接过渡时期,云南实行“新教材、老高考”模式,命题坚持稳中求进,既融入素养理念,又保持试题试卷的总体稳定,以考试内容改革引导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有序、稳步推进。

四、具体方面

1.难度

(1)题的难度基本上与2022年甲卷持平;

(2)但材料题的难度比甲卷稍大;

2.变化

(1)题量:历史题的题量没有变化,但文综的总题量增加了1个(政治学科的材料题由3个增加为5个,地理学科的材料题由3个减少为2个),文综考试的时间上更加紧张,历史学科的题目在最后面,要想认真做完历史,需要考验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和技巧方法。

(2)试题中“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难度有所增加。

(3)参考答案中对“理论方面的知识水平(唯物史观等方面)”要求更高。

(4)选择题中世界史的数量由4个增加到6个;世界古代史的数量由1个增加到2个;中国史的数量由8个减少到6个;选择题中没有考查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在高考中,从近3年的老高考和新高考的真题来看,应该还是回归中国史考8个;世界史考4个;世界古代史考1个;中国现代史肯定要考1个选择题)。

3.考查方向和能力要求

(1)继续加大对党史、社会主义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的考查。

(2)注意唯物史观,加强理论素养。

4.备考方式

(1)夯实基础;因为题量增加,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对文综成绩显得至关重要;

(2)注重高考真题的研究和规律的总结(包括选择题的选项语言、陷阱;材料题中的答案专业语言),预测考试方向;

(3)12分的材料题,要特别要注意“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联”的考查;

(4)注重阶段特征;

(5)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做题习惯;

(6)全方位复习唯物史观;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史学)、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和历史试题的结合;

地理试卷评析

一、紧贴高考,模拟水准高。

从试卷指导思想——立德树人,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体现新课改指导教学,再到主干知识体系考察,以及出题角度、难度等等方面,确实和高考高度契合。

二、具体特点

1.秉承“立德树人”,彰显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是高考永恒的根本指针。这次省统测多角度体现高考这一特点。

(1)凸显祖国建设伟大成就,培养大国担当。第4~6题组,考查我国首个二氧化碳捕集、储存、转化项目。充分体现我国不仅仅看重社会经济进步,更体现关注生态,坚决完成“碳达峰”的大国担当。

(2)突出祖国对外援助伟大成就,体现“一带一路”硕果累累,培养民族自豪感。第38题第(4)小题,关于“中国克服世界基建难题建成帕德玛大桥”,设问要求写出个人感受。其核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祖国“一带一路”切实惠及世界人民。从而,从内心深处涌现民族自豪感。也侧面教育学生,祖国和平崛起是有实实在在的例证的!

2.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试题第1~6两个题组,综合题36(1)(4)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7~11两个题组,第36题(2)(3),第37题(1)(2)侧重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考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地理专业语言的能力,才能完美作答。河流是综合反映地理环境状况的一面镜子,第7~9和第37题涉及到河流补给的水文、水系以及小流域环境整体性。第10~11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一直以来是高考热点,这次省统测体现将来高考可能仍然有试题连续性!以上试题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突出。估计这几道得分情况会有明显的区分度。

3.出题角度贴近现实,体现时代性

关注热点,体现时代性。试题涉及:企业创新销售模式,碳排放,全球变暖,小流域治理,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一带一路”等等热点。

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选择1~3题组,飞机场俱乐部休息室为定制鞋,充分体现试题灵活性,现实性。

4.难度程度

难度上,中低档为主,难易结合,兼顾各层面学生。比如,选择第1~6两个题组相对容易,第7~11两个题组相对难。综合题,第36题相对容易。第37题相对难。

5.创新性强

这次试卷,不仅打破以往单省独考的模式,采取4省联考。而且在具体试题设问上,也充分体现灵活性,特别是36题前三个小题。37题(4),打破以往套路式答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如前文所述,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地理专业语言的能力,才能完美作答。再死搬硬套答题模板,不可能得到满分!

6.考查主干知识体系,突出学科重点,尤其突出新课改中新增内容。

自然地理涉及:土壤、大气,水文、水系,植被、生态等等;

人文涉及:工业、商业、能源,交通,“一带一路”等等;

区域地理仍以中国地理为主,涉及到青藏高原,西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新课改新增内容主要有:土壤(第7~9题3个选择12分);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36题26分)。

三、对高考备考的启示

1.思想方面

必须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注意“家国情怀”的培养,具体侧重“民族自豪感”。

2.拓展方面

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家与地理相关的重大举措,尤其是重大成就。

3.知识方面

仍然要以主干知识为主,但必须侧重新增知识。区域仍以中国地理为主。

4.训练方面

(1)注意关注新题型,注意总结。但,之前有关国家和世界热点的相关真题依然有一定的参考性。套路性强的传统试题,要减少训练量,甚至不再训练。

(2)训练难度要以中低档难度为主。

(3)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多训练“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题型;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多训练原理性和逻辑推理性强的题型。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高新区清北书院培训学校

( 高新区烟草科技园商务楼 B 座 3 楼)


电话:0871-68336350    

0871-68301350    

18087184469    

15391341644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添加微信客服咨询详情